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unchun

间谍的故事1走向毁灭--埃姆斯一案内幕

[复制链接]
 楼主| llunchun 发表于 2009-12-22 05: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间谍的故事7,8

白宫女谍--琼斯

    政治军事女秘书吉尼弗.琼斯因间谍罪被逮捕。
    两个小时以后,喀麦隆:《大陆》报驻华盛顿记者多米尼克.恩图博士在他的公审中也
因同样罪名被逮捕。
    联邦调查局指控他们两人违反了联邦间谍法中的有关条款。
    琼斯自1989年受雇于国务院。法院指控她将文件藏在报纸、钱包或提包中带出国务
院,交给恩图博士和一个叫法比亚.马卡尼的肯尼亚人,他们再将文件传给以泰勒为首的利
比亚反政府武装。
    为查明真相,几个月来联邦调查局特工对琼斯进行了监视。他们发现琼斯好几次都拿一
卷报纸找到在马里兰工作的马卡尼,走时将报纸留下。琼斯共向恩图博提供了180份国务
院机密电报。
    联邦调查局特工搜查了恩图博的寓所,找到数千份中央情报局文件。并找到了许多机密
文件。
    琼斯被捕后和联邦调查局坦白了自己18个月的间谍经历,美联邦地方法官阿特里奇4
日传讯了琼斯和恩图博。
    次日,阿特里奇举行了一个小时的听证会。他裁定两人将因间谍罪受审。如果恩图博交
纳五万美元保释金,他将同意释放他。至于琼斯,在看她的经济情况而定。
*****************************************
谍海之花--记前苏联女特工海伦.克劳格

    1992年圣诞夜,一代巾帼英雄,前苏联著名女间谍海伦.克劳格在莫斯科一家医院
悄然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
    年轻时的海伦天生丽质,勇敢而机敏,怀着对政治的坚定信仰,加入了克格勃,开始了
惊心动魄的特工生涯。她曾经先后潜入美国和英国,为前苏联窃取了大量机密情报。
    海伦最杰出的贡献,要算她窃取和传递的有关美国核机密的技术情报了。
    当时,负责获取和传递核技术机密的是一个驻美的前苏联谍报网,海伦是这张网上的关
键人物。
    1952年,一名交通员在伦敦被捕,海伦发现情况异常后,立即中断所有联系,与丈
夫彼得逃往新西兰。由于海伦的当机立断,这张谍报网才没有被彻底撕破。
    隐蔽了4年之后,海伦与彼得一起潜入英国,他们的掩护身份是出售古籍的商人。
    1981年,根据一名长期潜伏在波兰情报机构内美国特工所提供的线索,英国反间谍
机构将海伦与朗斯代尔逮捕,同时落网的还有他们在波特兰海军潜艇基地发展的两名谍报
员。
    英国军情五处和警察特别调查组对海伦的住所进行了彻底的搜查。搜查和审讯的结果使
英国反谍报机关目瞪口呆。他们这才发现,海伦就是窃取原子弹秘密的主犯。英国当局仍然
判处海伦20年监禁。
    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国内形势剧变。海伦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也发生了历
史性的变化。
    1991年英国4频道电视台曾对海伦夫妇进行了一次采访,记者问道:“你感到自由
吗?”海伦立即答道:“非常自由。”但她的丈夫补充说:“过去的10年给我们展示了许
多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到现在仍然是这
样......”海伦于1992年圣诞夜离开人世,但死讯直到1992年1月26日才
公布出来,她的遗体被葬在公墓里,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彼得也参加了她的葬礼。
 楼主| llunchun 发表于 2009-12-22 05: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间谍的故事9

抗日时期的一次女谍战

1944年6月16日,日本钢铁工业中心八幡的上空,出现了一群“黑色怪物”。
它们泻下了一批大炸弹。顿时八幡市震天动地,楼坍墙倒,火光冲天。
日本国民惊恐,天皇震惊,精明强干的日谍纷纷行动。情报很快就弄到了:巨机为世界
上最大的原美国B29型轰炸机;起飞基地是中国成都附近的机场。
情报分析人员很快作出结论:现有的日本防空火力射不到这样的高度。唯一的方法是摧
毁机场。可是由于缺少成都机场的资料,因而急需派间谍刺控机场的有关情报。
日军情报部门立即把任务交给超级女谍---川岛芳子。
然而川岛芳子却力荐她最得意的弟子吴冰。吴冰沉着冷静、狡诈多变,精通柔道,枪法
出众,而且通晓汉语、英语、日语、甚至印度语、马来语,是天生的从谍奇才。
一次偶然的机会,川岛芳子发现了她的才干,便把自己的全部本领都传授给她。两人既
有师生深情,又是莫逆之交。吴冰从谍后,虽有不少战绩,可是由于任务本身不太重要,因
而在日本谍界的地位始终平平。
川岛认为吴冰完成这项任务绰绰有余,因此竭力向上司推荐吴冰。上司答应了。吴冰接
受任务后,迅速出发了。
可是,川岛和吴冰都没想到,吴冰刚刚潜入榕城,军统局的反间谍部门就得知了这一消
息。而且吴冰的照片还通过绝密运输线送到了军统局。
军统局防谍组组长周震东奉命行动。他将吴冰的照片分别交给十几个精干老练的行动小
组,责令他们立即找到此人。
然而20多天过去了,连吴冰的影子也没发现。戴笠把周震东叫来,拿出一把手枪扔在
桌上“三天内一定要找到吴冰。不然,委座要我的脑袋,我就先要你的脑袋!”第三天下
午,周化妆成乞丐在一条破巷内搜寻。突然,一家破旧院落的小门“伊呀”一声打开,一位
妩媚动人的太太走了出来。周心里一震:很像!于是悄悄掏照片核对。果然是她!
周震东一面打手势要手下人跟踪,一面飞也似的回本部秉告戴笠。
戴笠听罢喜形于色。他下令“务必小心跟踪,不得擅自行动!”
周震东向戴笠建议,立即逮捕吴冰,却遭到戴笠声色俱厉的驳斥全力跟踪,看看同谁接
触。再沿线跟踪下去!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吴冰常常在社交场合搭识男性,并同他们搞
得火热。有时竟然一天换一个。令周震东一伙“跟不胜跟”,疲于奔命。怎么办呢?
只有“以女制女”请戴笠手下最出色的女谍“梅花”出马了。军统局“首席女谍”,在
对日谍战中屡建战功。
梅花听完周震东介绍谍情后,冷笑一声说她至今尚未同人接上头。她肯定需要女伴作掩
护,我就来个‘请君入瓮’。
一名年龄同吴冰相仿,长相与她一样美丽,气质高雅的妇人住进了吴冰借寓的院子。
她就是梅花。梅花装着对吴冰毫无兴趣,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抽烟,常常长吁短叹。有时
却又显得玩世不恭。这一切都被吴冰悄悄观察到了。这下是她所期望的女友,便主动上去搭
腔。
几天后,吴冰果然带着梅花自然出入社交场合,可是,梅花不久便发现自己仍无法深入
侦察,因为自己不懂吴冰的接头暗号。
这暗号究竟是暗语还是暗物?她认为,很可能是暗物。理由是吴冰虽然能操一口流利的
国语,却不会讲四川话。她密报戴笠,请求偷查吴冰的屋内一只早在怀疑的手提箱。戴笠自
然同意。
梅花巧妙地取到了吴冰藏在身上的钥匙串迅速将钥匙按在特制的橡皮泥上,第二天,赶
制好的钥匙很快又传到梅花手中。
一天,吴冰又约梅花同行。梅花称身体不适。吴冰并不勉强她,一个人走了。梅花火速
用钥匙打开她房门,随即神速打开手提箱,发现里面有一把小剑刀。她马上关上箱子出了
门,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时,吴冰突然返来,见梅花镇定如常,居然没起疑心。
梅花认定小刀是联络的工具。因为刀柄刀鞘的花纹都较奇特,而且是日本三菱株式会社
造的。
几天后,吴冰又邀梅花同去一家酒吧舞厅。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前来约梅花跳舞。梅花
边跳边暗中注意吴冰。一位梳着“大背头”的男人同吴冰打着招呼,坐在她身边,吴冰边应
酬,边慢慢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似乎在找什么。在这一瞬间,那“大背头”好像很随便
地向包里看了一眼。吴冰从包内找出手帕,擦了擦秀额上的细细汗珠。两人又交谈了几句。
一曲终了,梅花回到吴冰身边时“大背头”已走了。
很显然,吴冰将暗物给“大背头”看过了。两人在回家的路上手挽手,宛如亲密无间的
娣妹。梅花的心中却一直在紧张盘算:怎样才能摸清她包内有无神秘的小剑刀呢?梅花决定
冒险试探。她故意脚下一绊,“哎哟”一声顺势倒在吴冰身上。吴冰忙扶起她。梅花假装用
手支撑,按在吴冰的包上。在一刹那,她的手清清楚楚地接触到一个硬梆梆的长条物,肯定
是套着刀鞘的小剑刀!梅花心中一阵狂喜:狐狸尾巴终于抓住了!当然,她表面上丝毫不露
声色,骂了一句:“死人的石头!算我命苦!”两人都笑起来了。
梅花当夜便将情况告诉睡在院子门外的“乞丐”周震东。
两天后,吴冰独自外出,进了一家不惹人注意的小旅馆,“大背头”很快也进去了。
周震东即令收网。
“大背头”进入一间房,吴冰已经在里面等他了。不知趣的茶房来敲门了。吴冰打开房
门,正想斥责几句,周震东一伙已经冲入。当场缴获几张军用地图,上面标着成都附近的七
大机场,其中有四个供B29型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机场的详细方位,还有机场的防空火力配
备情况。
至此,人赃俱获,“大背头”吓得面无人色,连连求饶。吴冰虽然从容镇定,却恨得咬
牙切齿。她什么话也没说。半晌,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我究竟败在谁的手里?”
“我!”梅花走上来,带着嘲弄味儿大声回答。“你......”吴冰顿时大悟大
彻,瘫在椅子上。
*****************************************
 楼主| llunchun 发表于 2009-12-22 05: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间谍的故事10

军情五局的女老板

    英国军情五局成立于1909年,它的组织、任务和活动等情况却一直鲜为人知。英国
政府也只是在最近才公开承认了它的存在。
    新任局长斯特拉.里明顿是该局有史以来的首任“女老板”---军情五局的女老板。
    斯特拉于1935年出生在英国坎布里亚郡巴罗因绅内斯的一个工程师家里。
    斯特拉的青少年时代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战争使她养成了坚韧不拔和奋发向上
的性格,她天资聪颖,机灵稳健、待人热情,并能言善辩、擅长交际,身边总是少不了朋
友。这些特点为她以后的反间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斯特拉与一名政府官员结了婚。婚后不久,斯特拉随夫前往印度。
    1969年,斯特拉应招进入军情五局。从此开始了她的情报生涯。并成为一名出色的
谍海老手。
    斯特拉出任军情五局局长后,一度成为新闻办追踪的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人物。同新闻办
打得火热,允许记者在她的办公室里拍照,并将她的照片登在报刊上。
    斯特拉曾公开同女王一同用餐,随后她又邀请女王参观了军情五局的总部。上任后的斯
特拉大胆地改革了军情五局的情报收集工作,公开了军情五局的邮政信箱。
    斯特拉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走出阴影后,还对军情五局进行了“揭秘”。另据一位军情五
局的情报官员透露,军情五局现有人员2000多人,大部分人员的年龄在40岁以下,他
们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和有志于情报事业的优秀社会青年。尽管军情五局公开“爆光”于大庭
广从之下,向“公开性”迈出了一大步,但其开放程度还是很有限的。
    青年时代的斯特拉因才貌双全而出类拔萃,深受朋友们的拥戴和上司的赏识,也有不少
多情男儿独钟于她。
    斯特拉有两个女儿,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由于丈夫经常任职于国外,因而抚养女儿的
责任几乎全部落到她一个人身上。她对此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将全部爱心倾注于两个女儿,
将她们养大成人。同时,她从不间断自己所从事的情报事业,并且屡有建树,堪称一位女强
人。
    斯特拉一向对自己充满自信,遇到挫折,从不气馁,对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难题都能沉着
应付。她之所以能够登上局长的宝座,除了她具备较强组织领导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是
一名一流的情报员。在错综复杂的谍海生涯中,她的功绩一点也不比男性同事逊色。
 楼主| llunchun 发表于 2009-12-22 05: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间谍的故事11

纳粹巢穴中暗藏的"狮子"

    斯沃雷现年39岁,他有冒险的嗜好,他跟踪的对象是德国的新老纳粹分子。他刚刚对
新老纳粹分子设下了圈套,今天,他预定在众议院一个外交关系小组委员会上作证,谈他调
查的结果。
    他打入德国6个月,进行秘密侦探。他化名罗恩.富里,身上带着假身份证,同新老纳
粹分子交朋友,要求见他们的头头。他参加支持纳粹分子的集会,亲眼看到“剃光头的人”
殴打土耳其人的情景。他4次前往德国,把谈话悄悄录下来,还拍了照片。
    他说:“我掌握这个运动的情况比德国的任何人都多,因为,我不仅成了一名纳粹分
子,还成了纳粹头头的心腹。”
    1992年秋天,正当新纳粹分子暴力活动甚嚣尘上,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斯沃雷踏上德国的国土。
    斯沃雷遇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纳粹分子。他带斯沃雷到“电影俱乐部”去。电影是在法兰
克福一个红灯区放的。是一部充满暴力的影片,有希特勒向金发碧眼少女发表演说的镜头。
    斯沃雷说,这时候,他拿定主意要跟踪那些坏蛋,而不仅仅是为杂志写有关这些纳粹分
子的文章。他说,为了掌握有关新纳粹运动的更多情况,他飞到维也纳,到专门侦察纳粹分
子的维森塔尔中心去请教那里的专家。
    该中心热情接待他,并给他15万美元作经费,资助他进行调查。斯沃雷每次从德国回
来,维森塔尔中心的专家都要听他汇报情况。他连夜派人把公开和秘密的录音带送给他们
听。这一招真灵。赖斯立即陪他到德国各地去会见新老纳粹运动的积极分子。斯沃雷积累了
不少照片。
    整个纳粹运动都把斯沃雷看成是宣传媒价中未来的救世主。就这样,这些人把他们秘密
的银行帐户,连同他们的地址统统自动告诉他。
    有一天,斯沃雷到慕尼黑一个老右翼分子弗里德海姆.布瑟家去。布瑟从地板下面取出
一个箱子来,里面装的是他手下人的卡片。布瑟说,他的自由德国工人党有980名成员。
斯沃雷一听吓了一跳,斯沃雷说,他不敢再追问了,再追问下去他的伪装就会被识破,说不
定会露馅儿。
    斯沃雷在德国期间几次参加新纳粹分子的示威游行,还被抓起来,后来被释放。
    维森塔尔中心说,斯沃雷“最大的发现”是了解到前政府情报机构和军队官员沃尔夫
冈.尤开姆的情况。
    斯沃雷说:“使我大吃一惊的是,我见到的人多半说话直率,再说,他们也根本没有撒
谎的本领。”
    维森塔尔中心主任希尔说,斯沃雷发现了新纳粹分子和右翼极端分子内部各分裂组织的
头头。他同他们住在一起。显然愚弄了他们。
 楼主| llunchun 发表于 2009-12-22 0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间谍的故事12-16

纳粹巢穴中暗藏的"狮子"

    斯沃雷现年39岁,他有冒险的嗜好,他跟踪的对象是德国的新老纳粹分子。他刚刚对
新老纳粹分子设下了圈套,今天,他预定在众议院一个外交关系小组委员会上作证,谈他调
查的结果。
    他打入德国6个月,进行秘密侦探。他化名罗恩.富里,身上带着假身份证,同新老纳
粹分子交朋友,要求见他们的头头。他参加支持纳粹分子的集会,亲眼看到“剃光头的人”
殴打土耳其人的情景。他4次前往德国,把谈话悄悄录下来,还拍了照片。
    他说:“我掌握这个运动的情况比德国的任何人都多,因为,我不仅成了一名纳粹分
子,还成了纳粹头头的心腹。”
    1992年秋天,正当新纳粹分子暴力活动甚嚣尘上,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斯沃雷踏上德国的国土。
    斯沃雷遇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纳粹分子。他带斯沃雷到“电影俱乐部”去。电影是在法兰
克福一个红灯区放的。是一部充满暴力的影片,有希特勒向金发碧眼少女发表演说的镜头。
    斯沃雷说,这时候,他拿定主意要跟踪那些坏蛋,而不仅仅是为杂志写有关这些纳粹分
子的文章。他说,为了掌握有关新纳粹运动的更多情况,他飞到维也纳,到专门侦察纳粹分
子的维森塔尔中心去请教那里的专家。
    该中心热情接待他,并给他15万美元作经费,资助他进行调查。斯沃雷每次从德国回
来,维森塔尔中心的专家都要听他汇报情况。他连夜派人把公开和秘密的录音带送给他们
听。这一招真灵。赖斯立即陪他到德国各地去会见新老纳粹运动的积极分子。斯沃雷积累了
不少照片。
    整个纳粹运动都把斯沃雷看成是宣传媒价中未来的救世主。就这样,这些人把他们秘密
的银行帐户,连同他们的地址统统自动告诉他。
    有一天,斯沃雷到慕尼黑一个老右翼分子弗里德海姆.布瑟家去。布瑟从地板下面取出
一个箱子来,里面装的是他手下人的卡片。布瑟说,他的自由德国工人党有980名成员。
斯沃雷一听吓了一跳,斯沃雷说,他不敢再追问了,再追问下去他的伪装就会被识破,说不
定会露馅儿。
    斯沃雷在德国期间几次参加新纳粹分子的示威游行,还被抓起来,后来被释放。
    维森塔尔中心说,斯沃雷“最大的发现”是了解到前政府情报机构和军队官员沃尔夫
冈.尤开姆的情况。
    斯沃雷说:“使我大吃一惊的是,我见到的人多半说话直率,再说,他们也根本没有撒
谎的本领。”
    维森塔尔中心主任希尔说,斯沃雷发现了新纳粹分子和右翼极端分子内部各分裂组织的
头头。他同他们住在一起。显然愚弄了他们。
*****************************************

   哈里.许特--冷战时代最成功的特务

    冷战时期成就最大的间谍头子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苏联人,而是一位德国人,准确地
说是东德人。哈里.许特将军在此第一次道出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的故事。
    哈里.许特在狱中的第一个晚上呆在一间黑色单人牢房里,就在戈尔巴乔夫下台和柏林
墙被推倒之前,许特还因他的出色的谍报活动而大受嘉奖。这些成就令人炫目,但是现在许
特却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他已经60岁了,如果认罪,那就意味着余生将像现在一样在牢房
中度过。
    许特在侦探局任职达30年之久,许多美国和德国情报官员说,在冷战时期没有一个谍
报机构干得比侦探局更出色;在侦探局内,没有人比许特更难对付。自从东德崩溃以来,美
国和欧洲的情报机构一直试图要许特谈谈他所指挥的谍报活动,有的还许以重金。但许特不
为之所动,直到接受记者的采访为止。
    在接受记者先后长达10个小时的采访中,许行谈到了他的生活和在侦探局的工作。
    东德中央侦探局在谍报机构中规模算是小的,相比这下美国中央情报局有1.9万人,苏
联克格勃的人更多。
    在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之前将近9年的时间里,侦探局查明了企图在东德活动的所
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并将他们一网打尽。
    许特对美国造成的最大损失之一几乎没有引起美国或德国的注意。许特得到最大收获的
间谍是西德军事情报专家阿尔弗雷德.施普勒。在被提升为联邦情报局官员之后,施普特开
始向许特提供该机构的绝密情报。
    尽管成绩斐然,许特和其他侦探局头头们与东德国家安全部领导人经常意见相互。
    70年代,米尔克开始把侦探局官员的提升同能否抓到间谍联系起来。而许特的工作是
监视外国间谍,他不想过早把他们抓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界人士和谍报人员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米尔克经常找侦探局的麻
烦。每当侦探局出了错,米尔克就狠狠地整他们。
    如今,侦探局的人已经各奔东西。年轻的慢慢地适应了新的德国社会。像艾希纳这样的
人仍然在战斗。艾希纳目前领导着一个内部纠正委员会,旨在帮助经济上遇到困难的前国家
安全部和侦探局的官员,并试图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至于许特,他没有参加内部纠正委员会,但他毫不认输。许特说:“此时此刻,我对现
在这个国家一点不敢恭维。这一伴随民主而来的痛苦的经历,并不能使我相信我的对手的事
业就是正义的。我不会让步,不会懈怠,也不与他们调和。我们过去为我们的主权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尽了义务。我们曾经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但是他们企图抹煞我们。
这是枉费心机。”
*****************************************

   007在行动

    “007”---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英国电视系列剧中主人公、超级谍星詹姆斯.邦德
的代号。“007”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形象,出生入死、战无不胜的经历,几十年来为
无数东西方男女老幼津津乐道。摩萨德是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的简称,主要负责以色列
境外的秘密活动,由于其搜集情报能力出色、效率极高、能量巨大,西方新闻界把它的成员
描绘成“007”邦德式的超人。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国情迫使其保持一个人员精干、办事效率极高的二三知人的对外情
报机构。负责收集外国情报的摩萨德所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人少、事多、环境恶
劣,这就要求摩萨德的特工人员个个“以一当百”、“身怀绝技、绝对忠诚”。
    摩萨德的祖师爷--哈雷尔确定只招收最忠诚、最合适的人选;特工人员留去自便,绝
不勉强。与许多人不同,哈雷尔不喜欢“007”邦德这样的冒险家。
    1965年5月18日,被叙利亚秘密警察关上绞刑架的以色列间谍大王--伊莱.科
恩从青少年时就显出超人的能力和异乎寻常的气质。因为具备了一系列特殊才能,所以当科
恩还只是一个埃及公民时,摩萨德就发现了他。哈雷尔对他亲自栽培。科恩没有辜负恩师的
教诲。他在被捕之前的身份是以色列的主要敌国之一叙利亚的总统的挚友,并被作为叙总统
继承人人选之一,对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来说,叙利亚对以色列来说已无
秘密可言。1967年6月5日,在科恩被绞死两年后,阿以爆发了著名的“六天战争”,
以军凶猛、快速、准确的进攻,不到一周就摧垮了被以军喻为不可突破的戈兰防线,占领了
戈兰高地,叙军损失惨重,被迫停战。而正是伊莱.科恩为以军提供了叙军雷区、炮兵阵地
和步兵堑壕的精确位置。
    曾在中国播放的“闪电行动”录像片,真实地再现了以色列反恐怖行动中最为成功、最
为轰动的一次。
    摩萨德的“奇迹”伴随着以色列军队在中东战场上的屡战屡胜扬名世界。
*****************************************

    赫斯奇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改变世界面貌的战争中,有
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这便是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秘密飞抵英国的奇特经历,我们称它
为---赫斯奇案。
    30年代,鲁道夫.赫斯作为纳粹的副领袖,是希特勒最虔诚最狂热的信徒。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只是一名无名打手。1923年11月8日,纳粹分子在啤酒店
的暴动失败后,他和希特勒一起被捕,关进了德国的兰茨贝格监狱。
    正是在监狱里,受过高等教育的赫斯,帮助希特勒,整理了那荒诞不经的念头,完成了
《我的奋斗》一书的写作。也就是在这时,赫斯被希特勒看中。
    狂热**的赫斯,一直幻想着英国能和德国结成盟国,共同对付苏联红军。现在梦想变
成了泡影,他在恐惧、悲观、失望的同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更为天真的想法,即独自驾机飞
抵英国,与英国国王商谈,他认为唯此一举才能“挽救德国、挽救希特勒”。
    战斗机掠过挪威漆黑的夜空,轰鸣着朝苏格兰方向飞去。应赫斯的要求有一个电台不断
重复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赫斯就是靠这首歌曲进行导航的。
    冥冥夜色中,赫斯驾机掠着地面低空飞行,他几次躲过了德军、盟军的侦察机后,就轻
松地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上空跳伞。
    赫斯以熟练的驾驶技巧,实现了他的飞行计划,与此同时,当希特勒在柏林看到赫斯转
交的信函时,他惊呆了。半小时后,狂怒的希特勒便通过广播向德国人宣布:“赫斯疯
了!”
    的确,赫斯的出走,不仅震怒了希特勒和他的党徒,而且震惊了整个世界,美国《华盛
顿邮报》称这是一次传奇般的飞行。
    5月10日夜里11时,赫斯降落在离他极想见到的汉密尔顿公爵的家只有12英里的
地方,然而,他见到的第一个人并不是公爵,而是英国人大卫.曼克莱恩。
    赫斯在被英国士兵押往国民军军营的途中,一直喋喋不休地要求见汉密尔顿公爵。英国
士兵连夜把他送往医院,医治骨折。第二天,当汉密尔顿公爵和一位空军大队长匆匆赶往医
院时,赫斯兴奋地从床上跳了下来,神采飞扬地自我介绍说:“我是帝国部长赫斯。”
    然而,汉密尔顿公爵却怎么也想不起哪儿见过。无奈,只好又把他带往伦敦。
    在伦敦,英国首相邱吉尔听完有关此事的报告后,说:“这是令人感到好笑的谎言。”
    一位在柏林见过赫斯的英国外交官,前往关押赫斯的秘密地点布坎南见过赫斯,并证实
这确是事实后,邱吉尔惊叹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多疑的邱吉尔并未就此罢休,他命令**官西蒙勋爵前往布坎南,再次去核实赫斯秘密
抵英的真正动机。
    在布坎南,赫斯滔滔不绝地宣扬所谓“德、英在想避免战争,则邱吉尔必须下台”、这
些不着边际的观点,使勋爵大为光火。
    为慎重起见,英国医生对赫斯的精神状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他患有狂想型精神分裂
症,可对他进一步观察后,又发现那只是他精神状况的一个方面,其行为和正常人一样,可
以肯定他不是个精神病人。随着囚禁时间延长,他的精神状况越来越糟。
    1945年11月10日,在纽伦堡法庭上,7名精神病专家,对赫斯做出了结论。
    他们认为赫斯“已从那次不光彩的‘和平使命’诱发的真正精神病阶段恢复了过来。”
为判断赫斯的记忆力,纽约著名的律师约翰.阿门收集了许多纳粹时期的纪录影片,然后让
赫斯坐下来观赏。遗憾的是,当赫斯兴致勃勃地看完电影后,约翰.阿门问道:“怎么样,
赫斯你记起来了吧?”
    “没有!”赫斯两眼无神地答道。医生们认为赫斯在很大程度上是装出来的。令人惊诧
不已的是,赫斯也出人意料地向法庭坦言自己一直在装健忘症。他表示,虽然集中思想有点
困难,但神志完好,能记得所有事情,愿意和其他被告一起受审。法庭批准了他的要求。
    1946年9月下旬,法庭继续对赫斯进行审讯。当赫斯否认自己有罪时,一位美国律
师站起来,展示了一张纳粹组织的系统表,这张表表明: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首先是赫斯,
然后才是戈林。
    赫斯先是无动于衷地看着身旁的戈林,随后,他向座位上一靠,仰天嘲笑起来。
    赫斯笑完后,从容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请求法庭在作出判决之前,允许他做一个最后的
声明。他说:“我的一生中有多年报效于我国几千年历史所孕育的最伟大的儿子(指希特
勒),即使我能够,我也决不会把这一段经历从我的一生中抹掉。我很高兴地知道,自己尽
了作为一名德国人、一名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党员、一名元首的忠诚追随者应尽
的责任,这一点,我决不后悔!”
    赫斯的这段话,右以说是一名纳粹党徒本性的最真实写照!
    1946年10月1日这一天,历时10个多月的审讯,国际军事法庭,终于对赫斯做
出了最终的判决:无斯徒刑。
    同时,赫斯被押往位于西柏林的施潘道监狱。
    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赫斯每天都在他那60平方米的牢房里踱着步子。1978年8
月17日,鲁道夫。赫斯死于西柏林施潘道监狱。
*****************************************
没有人信任的超级间谍

他是本世纪的最高级间谍。不过,最大的讽刺是他的话没有人相信。莫斯科已把有关
金.菲尔比的克格勃档案公开,这披露了他真实的一生。
本世纪三十年代,金.菲尔比在剑桥大学加入了克格勃的情报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他在英国情报部门任职,后来担任过英国情报部苏联科科长,以后又担任过英国情报部
驻华盛顿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联络官。
在这期间,他把他所掌握的情报--向莫斯科报告。他在1963年逃到莫斯科,19
88年去世。他出身于英国望族,由于信仰共产主义而背叛了西方世界。
虽然菲尔比自己和克格勃一直把他一生描写成效忠地情报事业的人,而从公开的档案来
看,却不是这样。比如说:
---有一个时期,克格勃头目从未听到过他的名字,他也不知道是谁吸收他进克格勃
和为什么要吸收他。
---1939-1940年,菲尔比担心他窃取的名家关英军在法国部署的情报会被
莫斯科偷偷地送给希特勒。
---由于第二条的原因,他曾对克格勃失去信心,曾想脱离克格勃。
---高级克格勃官员后来认为剑桥情报网(其成员是金.菲尔比、盖伊.伯吉斯、唐
纳德.麦克林、安东尼.布伦特和约翰.凯恩克罗斯)是为英国服务的特工网,此后,克格
勃不再相信他们,把他们提供的许多极有价值的情报弃之不用。
1939年10月初,克格勃伦敦站站长发了一份电报到莫斯科克格勃总部,密告
金.菲尔比已化名“索钦”或森尼,站长还要求总部安排一名克格勃人员在巴黎和菲尔比接
头并收受他窃来的、专向斯大林提供的情报。当时,菲尔比公开的身份是《泰晤士报》战地
记者。在克格勃的档案里有这样的记载:
“菲尔比的材料极有价值,它含有根据军事情报资料估计出的德军部署,1939年1
0月和11月在法国的英国远征军的部署及其武器和技术装备。”
但是驻巴黎的克格勃官员向莫斯科总部同时报告,说他对菲尔比有些担心。他说“索
钦”显得有些紧张,因为“索钦”很清楚如果情报不实,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期的菲尔比和克格勃早些时候报告中的菲尔比已大不相同。他常常失约,不去接
头。他去了以后显得紧张。说话时结巴得更厉害。他惧怕情报失实。菘原因后来在克格勃的
一份报告中找到了线索。这个报告含有对菲尔比在1939年的工作评价。克格勃的档案中
写着:“‘索钦’在和他的妻子‘玛丽’的谈话中,曾多次抱怨说他自己开始感到对我们的
幻想的毁灭。”
他在自己所写的《我的无声战争》中,自称他在克格勃的工作是无懈可击、恪尽职责
的。菲尔比会幻想毁灭吗?
但是,根据克格勃的档案,在参加克格勃组织后不到5年,他就表示自己的幻想毁灭。
很可能这是由于他对他的直接联系人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突然间,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消
失了。究竟出了什么事?答案就在同一份克格勃档案中。因为莫斯科一些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以及与菲尔比联系过的人中间,没有一个能幸免难。
菲尔比在1963年逃到莫斯科后,新一代的克格勃头目承认他一直忠于苏联。他们对
他推崇备至,然后把他置于脑后。
克格勃总部的领导一茬接一茬地在替换,负责照顾菲尔比生活的也在更换。有些人把菲
尔比看作忠于理想的特工旗帜,产生了无限敬意。有些人把照顾他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更
有些人把他当作博物馆里的一件古董来看待。头头们不关心菲尔比时,周围的人对他也就十
分冷淡。如果头头忽然重视他的意见了,下面官员也就纷纷来请教,请他多出主意,使他感
觉到他们少不他。这是一种忽冷忽热的生活方式,使菲尔比变得一段时间酗酒,一段时间消
沉。
菲尔比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情绪很好。由于他从没机会看到自己在克格勃的档案,他不
知道他所热爱的克格勃曾认为他在紧要关头背叛过它。
1988年5月11日,他在睡眠中安去世。他被埋葬在莫斯科的一个公墓里,享受了
最高的国葬礼遇。在他的墓碑上简单地刻着:“金.菲尔比1912年1月1日-1988
年5月11日”。他死后三年半,他为之献身的苏联不复存在了。
gaogaotao925 发表于 2009-12-22 0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在一个主题里,别分开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1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