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08|回复: 32

林彪、刘伯承、彭德怀,与徐向前的比较

    [复制链接]
chingwi 发表于 2009-11-4 1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林彪、彭德怀、刘伯承等人当作我军最杰出的军事家,其实,他们无论是指挥艺术还是胆略方面,都比不上徐向前。
  林彪打仗的特点是精于计算,不打无把握之仗;擅长指挥游击战和运动战(尤其是奔袭战、追击战);但指挥阵地战底气不足;而且他指挥的大多数战例都是以多打少,以优胜劣,很少有以少胜多的战例。
  最为严重的是,林彪的战略才能不足(虽然有过几次精妙的建议,但总体来看不行),且缺乏作为一名军事统帅应有的胆魄和眼光,在历史上屡犯错误。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长征中的“会理风波”,抗战初期先是主张“到陕南去打游击”,后又提出要跟日本人“打大规模的运动战”,解放战争中三战四平不下,辽沈战役打锦州时犹豫不决,特别是在中南战争打白崇禧期间所犯错误更多,与陈赓争论事件等等都是其军事生涯的污点。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林彪在东北这个条件最好的根据地上,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
  辽沈战役前,林彪指挥的东北解放军总共歼敌不过40万,这点可怜的战果跟同时期的刘伯承、粟裕等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辽沈战役,林彪以70余万对敌人55万,歼敌47万;平津战役,林彪以百万大军对敌60万,歼敌52万。比起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以36万歼敌44万的战绩来,林彪确实逊色不少。
  林彪拥有中共实力最强大的东北野战军,却打出了五大野战军中排名第三的战绩,仅比彭德怀部和聂荣臻部强,其指挥能力实在令人咋舌。
  刘伯承善于打巧仗,用兵灵活机动,出奇制胜,且军事论著丰富。刘帅的代表作有七亘村、神头岭、上党、平汉、陇海、定陶、鄄城、巨金鱼等战役战斗,它们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刘帅的最大缺点就是“巧则巧矣,威猛不足”。当年的虎狼之师红四方面军(后来的刘邓大军)在刘伯承的手下变得“欺软怕硬”,缺乏旺盛的攻击精神,打不得大仗恶仗;后来挺进大别山,部队严重畏敌避战,特别是对于白崇禧的桂系部队,碰都不敢碰。为此刘伯承曾一气之下专门开了一个“安卵子”会议,大骂手下将领“没卵子”。其实“世上没有不能打的兵,只有不能打的将”,主帅的指挥风格对部队战斗作风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故毛泽东用刘伯承取代徐向前,在军事上实在不是什么英明之举。
  彭德怀作战勇猛,饶有胆略,用兵灵活,经常以少胜多,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有时过于蛮打蛮干,且思虑不密,大胜之后经常大败,虎头蛇尾。百团大战中的关家垴战斗,解放战争时的榆林战役和西府陇东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皆是如此。
  徐向前用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敢打大仗恶仗,具有超人的胆略,打歼灭战时“胃口”大得惊人,经常以少胜多,甚至以少歼多,步步出敌不意。
  在苏家埠战役的第二阶段中,徐向前敢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围歼敌2万多人;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战役中,他以8万之兵对敌20余万,结果歼敌8万;在临汾战役中,他以数万地方部队围攻72天,硬是将历史上从未被攻破的“卧牛城”一举拿下;接着仅休息20来天,又以6万疲劳之师秘密北上,连续作战,在一个月之内横扫晋中,连克14座县城,歼灭阎锡山军队10万之众;在太原战役中,他又以劣势的兵力长期围困太原城,并攻克太原之重要据点“四大要塞”,歼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
  徐向前比其他元帅优秀的地方就表现在这里!
  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点就是,中共大部分将领都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成长为军事家的。唯独徐向前是个例外,他的军事思想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自成一家,独具特色,其用兵思路跟毛泽东惊人地一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就是徐向前比其他元帅更杰出的地方。
  在这方面可以同徐向前相提并论的,唯有粟裕大将。(如果单论战功的话,粟裕甚至已经超过了徐向前,在解放军中无人能比)
  粟裕指挥作战,想他人之不敢想,打他人之不敢打。黄桥战役、天目山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无不如此。不仅出敌人之不意,有时候甚至毛泽东都想不到(孟良崮和豫东战役)。
  粟裕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而且在战略上有独到的见解。解放战争初期建议内线作战;后来建议暂不渡江南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等等。这些卓越的战略建议,对解放战争进程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粟裕是解放战争无可争议的第一功臣--这些,都是粟裕的过人之处,他在中共将领中是独树一帜,独一无二的。
  以上的结论,只有深入了解各位将帅的事迹及他们的战例之后才能得出,因此遭到非议也是很正常的。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个中曲直,非博学者不能明也。
  四、军事天才被埋没的原因
  为什么徐向前这样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在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一直得不到重用,最终被埋没呢?
  1935年,长征会师之初,一、四方面军的实力对比为1:8,极为悬殊。毛泽东同志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对四方面军将领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特别是对徐向前,更是费尽心机。因为四方面军长期在张国焘的训导下,几乎所有将领都成了他的心腹(不服的早都杀光了),因此,尽管中央极力争取,但四方面军多数将领态度还是比较高傲和蛮横,这让毛泽东有些恼火,影响他以后一生中对待四方面军将领们的态度。但其中是有区别的:陈昌浩、王树声、孙玉清、王建安等人对中央表面还算客气,但明显冷淡而且有很深隔阂;黄超、李特、何畏、余天云等人则连基本的礼貌都不讲,根本不把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等人放在眼里;徐向前、李先念等人态度就比较好,对中央领导比较尊重,所以,他们就成了毛泽东内部“统战”重点争取的对象。
  但徐向前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了跟张国焘走,这让毛泽东有些失望,也使徐向前在此后一生中被毛泽东视为圈子外的人。
  1935年9月,右路军过草地后,红军总政委张国焘为实现其保存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和控制整个红军的野心,坚持挥兵南下。在这个关键时刻,9月9日晚,毛泽东亲自来到徐向前的住处,问道:“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实际上是想看看徐向前的态度。徐向前作了模棱两可的回答:“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泽东没再说什么,遂告辞而归。当夜,毛泽东秘密率红三军团单独北进,逃离四方面军控制区域,向俄界的红一军团靠拢。
  其实,聪明的徐向前不会不明白毛泽东的来意,但还是婉言相拒。作为红四方面军创建者,他虽然知道南下不利,但内心极不愿把左右两路军分开,最终感情战胜了理智,选择了南下,犯了他“终身抱憾的错误”。
  可以想象毛泽东当时的悲凉心情,由于自身力量弱,四方面军中竟没有一个高级将领愿意支持他。可以想象当毛泽东独自率一、三军团仅仅7000人北上时,他是如何看待这支忠心耿耿跟着自已的部队的,可以想象这7000为什么以后会出这么多的元帅将军高级干部,可以想象当时同样级别的四方面军将领为什么一直受到打击和压抑。
  争取徐向前的失败,影响了毛泽东对徐向前的看法。但不管怎么说,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建者,是红四方面军的旗帜,具有非凡的影响力;而且在所有四方面军领导人中,徐向前对中央还算是尊重的,特别是徐向前在关键时刻说了一句“天下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阻止了两军火并,救了毛泽东一命。因此,毛泽东以后也没有和徐向前计较,但是,他对徐向前和彭德怀、林彪、罗荣桓、陈毅等嫡系是有区别的,只是选择了徐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存在而已。他经常说:“向前同志是个代表啊!什么代表呢,就是代表革命军队中的四方面军。”
  和林彪、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等人相比,徐向前在军事才能方面不差什么(甚至超过了他们),但差的就是对毛泽东的忠诚。故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就基本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了。
  抗战初期,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手下正是自己一手创建的原红四方面军部队,而师长却是中央空降下来的刘伯承——中央对徐向前的打压可想而知。
  1938年,徐向前刚在冀南平原搞出一片大好局面,就被抽调到当时最复杂、最乱的山东去当第一纵队司令员。但徐向前竟然又创造了奇迹,短短一年之间,便使山东局面大为改观,根据地和军队的数量迅猛发展。1940年中央想召开中共七大,将徐召回延安,而中共七大最后直到1945年才召开,徐向前同志只好当了几年抗大校长和晋妥联防军副司令员——征战之材用来教书,譬如宝刀劈柴,真是莫大的浪费!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徐向前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眼看着刘伯承、粟裕、彭德怀等战友驰骋疆场,叱咤风云,而自己只能呆在延安后方教书、发展生产,其心中之悲凉可想而知矣!
  解放战争最后两年,在后方的徐向前再也呆不住了,经过争取,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来到山西。面对山西这个烂摊子,徐向前又一次大出毛泽东的意料,以不到6万人的地方部队,接连发动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秋风扫落叶般解放了山西全境。
  这是徐向前军事生涯的最后辉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异彩纷呈。然而,再怎么精彩,也只是一个次要战场的辉煌而已,徐向前的军事天才,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但排名却倒数第三,连贺龙、陈毅和罗荣桓这三位不以军事指挥见长的都排到他前面去了,真可谓是“委屈的元帅”!
dhydhydhy 发表于 2009-11-4 12: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委屈的元帅
gegeapple 发表于 2009-11-4 13: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pumc 发表于 2009-11-4 13: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
tianwz 发表于 2009-11-4 14: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家之言呀
jacky_kong 发表于 2009-11-4 14: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有人捧徐帅,很少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6 1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