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专家谈:专业硕士联考之数学考试取胜之道

2012-3-20 16:57| 发布者: as2113711| 查看: 851| 评论: 0

摘要:   专家谈:专业硕士联考之数学考试取胜之道   我们知道,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有几类专业是需要参加GCT考试的,如工程硕士。GCT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逻辑4科。虽说数学不像外语那么说起来令人“ ...

  专家谈:专业硕士联考之数学考试取胜之道


  我们知道,在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有几类专业是需要参加GCT考试的,如工程硕士。GCT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逻辑4科。虽说数学不像外语那么说起来令人“胆寒”,但同样GCT数学考试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一样要全力以赴,因为只有保证了每一科目的成绩,我们顺利通过整个专业硕士考试才更有保障。随着复习备考冲剌阶段即将进入尾声,考试日程渐近,大家在网络上搜索浏览GCT考试真题、GCT考试答案、GCT考试答案解析等等相关词汇非常之频繁,这从我们中国研究生网的数据统计中完全看得出来。

  有专家建议我们,在备考最后冲刺阶段,要特别注意科学有效地利用往年真题,用真实的考场环境来真实模拟考试,使自己做到提前适应考场环境,临场能有更好的心态,更好的 发挥。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考前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专家老师对于在专业硕士联考数学科目方面给大家的一些指导和建议。如下:

  1、考生如何才能切实提高GCT数学考试的解题效率?

  专家:GCT数学考试的每一道数学题都有简单的解法和复杂的解法,复杂的解法浪费时间而且准确性不高,所以复习的时候多总结每种类型的题目的简单而且快捷的解法是提高数学 的解题效率的关键,我们上课时会给同学们介绍比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等等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效率。

  2、要通过GCT数学考试,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基础,需要搞题海战术么?

  专家:不需要“题海”,但是需要一个“题盆”,题盆中装的是考试的重点题、典型题,如果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就要从这些考试的重点题、典型题入手,争取在高等数学题目上少丢分,千万不能放弃高等数学部分。

  3、在职人员如何在短期内进行最有效的复习?

  专家:“题盆法”以及“面向特征的解决方法“是学生在短期内进行有效复习的方法,“题盆法”指的是多做重点题和典型题,“面向特征的解题方法”指的是多总结题目的特征点,而不是题目表面的类型,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专家谈:专业硕士联考之数学考试取胜之道的延伸阅读——GCT考试各科技巧小贴士

 

  GCT有四部分组成:英语、数学、语文、逻辑。每部分100分,总分400分。其中英语、语文和逻辑各50道题,每题2;数学25道选择题,每题4分。国际统一命题,统一阅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上午8:30-11:30

  通用技巧:

  ·合理分配时间

  ·倒推法:拿够必要的分数而非最高的分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判断要拿够的总分,然后分配到各科上。

  ·弱项上(一般为数学和英语)抢时间;在语文和逻辑上要分数。

  ·要敢于放弃!

  语文:

  前五道题不能浪费时间,一般语文分数都能在70以上,阅读理解是那分的重点,常识题(历史、文学、地理、生物等)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一般不超过30分钟。

  数学:

  前八道题都是初等数学,很简单,小学初中内容为主,所以,拿分的重点目标就是这里,一定要保证简单的题不要答错;高等数学部分也是先挑简单的做,有难度的果断放弃,这样就可以节省出大量时间用在有把握的题目上了。

  英语:

  前10题是关于语法和词汇的,有些难度,不能浪费太多时间。要拿分在对话和第一、二阅读上,完形填空也不是很难。

  逻辑

  那么前面节省的时间主要是给逻辑,大概需要70分钟左右,其中,逻辑有10到排列组合的合题,应该一分也不能丢。

  时间分配:

  语文:不超过45分钟,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控制在30分钟内;

  英语、数学:一共不要超过75分钟;

  逻辑:不少于60分钟。

    最后两全其美网校考研频道编辑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GCT相关更多文章
    GCT相关更多新主题
      GCT相关更多热门主题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18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