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

2011-8-7 10:14|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1800| 评论: 0

摘要: 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 ...
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

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一、1989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常熟职业大学合并组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撤销
  1970年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创建
  1972年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更名为苏州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创建(合署)
  1983年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常熟职业大学
  1984年常熟职业大学创建
  1985年常熟市职工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市分校)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1979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市分校)创建
  1987年常熟市机械工业大学、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1978年常熟县工艺美术工业公司七·二一大学创建
  1981年常熟县工艺美术工业公司七·二一大学更名为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
  二、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创建
  1987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
  1995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更名为江苏省人口学校
  三、2004年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常熟理工学院

地理位置

    学校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苏州市北郊的常熟市,名闻遐迩的“沙家浜”与其隔湖相望。学校有隔湖相对的东湖校区、东南校区两个校区,现有土地面积1750亩,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近110万册,电子图书250万种,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000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

占地面积

  学校现有土地面积8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电子图书近300万种,中外文报刊3282种,电子期刊5万多种。

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11个二级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还有一个民办二级学院虞山学院,另有阿特斯光伏学院,及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的翻译学院。学校现有41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6400多人,另有继续教育学院在籍学生4500多人。此外,学校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工程中心和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8个。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10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00多人,博士、硕士近600人,有专任教师650多人,另有兼职教师近60人。学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提升了科研和学科水平,已形成若干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梯队和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2005年以来,共发表论文3200多篇,被SCI、EI、CPCI检索论文近600篇,出版专著近50部。目前我校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级各类项目有400多项,其中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5项。同时还承担了近100项横向课题,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3项。

办学理念

    学校以“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为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升本以来,我校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6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规范教育管理工作,被列为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009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近百人次,并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实行“2+2”人才培养,与印度NIIT公司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实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计划。还加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六所美国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2007年6月,学校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学校转型,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创建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4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