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两全其美网校城 首页 兴趣爱好 歇后语 查看内容

南阳民谣与歇后语

2011-6-4 09:05| 发布者: low| 查看: 240| 评论: 0

摘要: 南阳民谣与歇后语一、 民谣南阳的民谣,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每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们常伴以旱船、竹马、高跷等舞蹈形式,踏着鼓点,演唱民谣于城乡,自娱自乐,并能根据客观生活的变化,编织出新的内容 ...
南阳民谣与歇后语

一、 民谣

南阳的民谣,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每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村民们常伴以旱船、竹马、高跷等舞蹈形式,踏着鼓点,演唱民谣于城乡,自娱自乐,并能根据客观生活的变化,编织出新的内容。综观南阳民谣的发展演变史,其内容可以称得上是与时俱进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内容特点。南阳民谣活泼清新,琅琅上口,与生活关系密切,故而得到民众的广泛热爱,千百年来在南阳民间久传不衰。

南阳大地上流传的民谣大致包括天象、家事、生活等三大类。

天象类:

初一初二不见面,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七初八半栅子,
初九初十大半栅儿,
十一以后溜溜圆儿。
十七八,娓娓擦,
二十正正,月出一更。

农事类:

新年过,十五罢,
忙忙碌碌做庄稼,
有的锄草起牛铺,
有的套车把粪拉。
红薯种,早育下,
这个东西能养家。
赶春会,把钱拿,
买回扫帚和桑杈,
杈把扫帚牛笼嘴,
皮条扎鞭少不下。
过了春分种谷子,
清明前后种棉花。
种麦子,多趟耙,
苗子出来不掺杂。
种得稀了耽搁地,
种得稠了要抓瞎。
谷子高粱锄三遍,
二麦将熟不差啥。
黄呱鹭,叫喳喳,
各种活路乱如麻。
摊了场,去种地,
还要堆垛防雨下。
割了麦,先锄花,
接着灭茬锄芝麻。
种小麦,需多耙,
载子大小莫看差。
隔年下种不容易,
不稀不稠才得法。

《庄稼歌》

正月采茶正月嗦,
新来媳妇拜公婆,
红绸子大袄绿绢袖,
八幅罗裙顺地拖。
二月采茶二月嗦,
二月小燕来得多,
燕子停在过梁上,
今年做的来年窝。
三月采茶三月嗦,
三月牡丹开得多,
大姐扳倒二姐采,
采坏牡丹树一棵。
四月采茶四月嗦,
四月秧苗下得多,
秧苗栽到田间里,
风吹雨淋早发棵。
五月采茶五月嗦,
五只龙舟下江河,
郎坐龙头姐坐尾,
二人对面笑呵呵。
六月采茶六月嗦,
六月三伏热得多,
公婆堂前高打扇,
热坏厨房女姣娥。
七月采茶七月嗦,
七月早稻割得多,
快刀割得刺楞楞响,
钝刀使坏女姣娥。
八月采茶八月嗦,
八月荞麦磨八合,
大红袖子高扎起,
磨得素手嫩皮落。
九月采茶九月嗦,
九月菊花做酒喝,
郎喝三杯还想喝,
奴喝三杯话语多。
十月采茶十月嗦,
十月树下叶落得多,
树叶落了枝还在,
明年从头再发作。
冬月采茶冬月嗦,
冬月下雪下得多,
有钱儿郎穿花靴,
无钱娃子打赤脚。
腊月采茶腊月嗦,
腊月鞭炮买得多,
三十晚上吃年饭,
初一拜年把头磕。

《十二个月歌》

叮当叮,叮当叮,
打张铁犁把田耕。
任你农夫怎样精,
不用铁犁耕不成。
你种麦,我种稻,
粮食丰收大家饱。
任你工人怎样巧,
不吃粮食活不了。

《工农歌》

正月怕暖,
二月怕冷,
三月怕霜,
四月怕风,
五月怕雨,
……
十月上金,
腊月上银,
正月上地自哄人。

生活类民谣中,大到亲朋邻里关系,小到幼儿教育、男欢女爱,应有尽有。

小宝宝,头歪歪,
你是娘的小乖乖。
从小要听妈的话,
叫你干啥就干啥。

《小宝宝》

小油灯,亮堂堂,
灯下坐个小姑娘,
笑咪咪,缝衣裳,
缝好衣裳穿身上。
爹爹见了哈哈笑,
妈妈见了直夸奖。

《缝衣裳》

很早以前,在南阳与陕西交界的地方,有“唐将”班子在一起干活的习俗,此俗实质乃以工换工。据传说是李世民建唐后,怕这些有功的兵将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们集体留在豫陕接界处的深山老林里开荒种地。他们生活单调枯燥,于是在劳动中对唱歌、打哑谜、打落号嗨,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现在于南阳西部一些县市的农村,还有唐将班子留传下来的“打落号嗨”。打落号嗨山歌朴实自然

 

南阳民谣与歇后语的延伸阅读——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 。 《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 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1] 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 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南阳民谣与歇后语之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歇后语大全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29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