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用感性与理性的求职信感动人

2011-5-30 16:16| 发布者: low| 查看: 222| 评论: 0

摘要: 用感性与理性的求职信感动人  打开电子信箱,收到一封陌生者寄来的电子邮件,在防毒软体扫描确认后开启,发现这是一封充满感性和理性的求职信。  千千今年即将从国内某知名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如信中所说:家境 ...
用感性与理性的求职信感动人

  打开电子信箱,收到一封陌生者寄来的电子邮件,在防毒软体扫描确认后开启,发现这是一封充满感性和理性的求职信。

  千千今年即将从国内某知名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如信中所说:家境虽然清寒,但是家庭和乐,兄弟姐妹都凭着个人的勤奋努力,进修到大学。看完后心中颇受感动,只因为她年纪虽小,却能够拥有知足惜福的观念,对一切的横逆,坦然接受,不会心怀怨恨,对于已经拥有的,也知道珍惜,迎向未来,则谦虚肯学习,愿意接受挑战,完全没有时下部分年轻人的飞扬跋扈,不知天高地厚的缺点。

  或许是巧合,她的户籍地距离笔者住家居然才一公里左右,对于这位想提前找工作的小朋友,不免又增添几分好感。因为面试新人,不在职权范围,而公司又暂无悬缺,在征求她的同意之后,把这封电子邮件和自己写的一份介绍信转寄给本地两家颇具规模的公司。

  国外很流行在面试时委托老师、学者、长辈或朋友写介绍信(推荐信),用来证明自己学有专精、值得信赖,只要任何一家公司肯用他,绝对不会后悔,近年来国内这种风气似乎也开始吹起,能拥有一封份量不轻的介绍信,对求职者会信心倍增。

  在以往面试的经验中,常常发现有些应征者,仗着自己的高学历,处处表现一副非我莫属的表情,讲起话来飞扬跋扈,让人怀疑他的营养和修养是否相当;而对谈中处处表现的小聪明,也让人质疑他的体格和人格是否一致,虽然身上带着达官贵人写的介绍信,仍会觉得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于公司)。

  有些应聘者准备充分,在面试前,对公司的产业性质和管理风格就已经多方打听,面试的时候,遵守双方约定时间,也会带着自己的履历表和作品(资格证明文件)参加面试。对于面试者所提出的问题,全神灌注仔细倾听,听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一定问清楚再回答。举止从容不傲慢,态度有礼不拘谨,小到敲门进入、随手关门、离开位置后把椅子靠拢、向面试人员和接待小姐致谢,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希望他赶快来上班,成为工作上的好伙伴。

  虽不知道千千毕业考试是否顺利,也不知道她回到故乡后,能否找到一个适合发展的公司,却有一件事情可肯定,只要她能拿出以往勤奋求学的精神,不论身在何处,她的前程定会像履历表上的相片,充满笑靥、光采照人。

 

用感性与理性的求职信感动人的延伸阅读——求职信应当的注意事项

  1. 过于关注工作职责
  履历中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将履历变成一份枯燥乏味的职责责任清单。许多人甚至会用他们公司的工作守则作为改善履历的指南。创建一份履历是对上述剩余部分的删节,你不该仅仅叙述必需的信息,还要说明你的每个公司的不同经历。要提供公司怎样因你的表现而大获其利的具体例子。当彰显自己的成就时,请问自己以下问题:
  2. 你是怎样比别人更好地完成工作的?
  你或你的团体所面临的是怎样的问题或挑战?你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你努力的结果怎么样?公司怎样从你的表现中获利?
  3. 你是否因为你的表现而受到奖励,赞誉或者晋升?
  4. 目标叙述过于华丽或平常
  5. 过短和过长
  6. 决定履历篇幅是否恰当的规则就是没有定则
   决定其篇幅的因素包括有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育和造诣程度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履历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能够推销该候选人。
  7. 人称代词和冠词的用法
  8. 罗列私人信息或者不相干的信息
  9. 当你有很好的职业记录时选用功能履历
  10. 没有摘要或没有概括部分使最初的自我推销发生困难
  摘要部分是求职者最好的工具。做过该项内容的候选人就会知道这种类型的技能和资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摘要中应该说明与所求职位相关的技能等级和经验。为了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概括陈述,老练的开头会决定什么才是对雇主们来说是重要的。接下来,罗列一下你匹配的技能、经验和教育情况。这些自我推销点就可以并入概括部分了。

    用感性与理性的求职信感动人之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求职信范文大全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求职信相关更多新主题
    求职信相关更多热门主题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3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