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面试用的经典的求职信

2011-5-30 15:23| 发布者: low| 查看: 218| 评论: 0

摘要: 面试用的经典的求职信尊敬的领导:  我非常诚挚的递上我的个人求职信,希望在贵公司体现我人生的第一笔价值。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 ...
面试用的经典的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我非常诚挚的递上我的个人求职信,希望在贵公司体现我人生的第一笔价值。

  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我是湖北师范学院XX届数学系数学教育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的选择,我十分想到贵单位供职。希望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肩,共扬希望之帆,共创事业辉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多的专业学习和大学生活的磨炼,进校时天真、幼稚的我现已变得沉着和冷静。为了立足社会,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四年中我不断努力学习,不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期间获得XX年度院单项奖学金,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过国家一级,并通过了全国普通话测试二级甲等考试。同时在课余,我还注意不断扩大知识面,辅修了教师职业技能(中学数学教育),熟练掌握了从师的基本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2002办公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Authorware、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也必不可少。四年多来,为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积累教育经验,从大二开始,我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家教实践活动,为多名数学“跛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进行数学补习,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肯定和好评。为进一步积累系统的数学教育经验,我到武钢大冶铁矿一中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初中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在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注意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表达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并举。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教学实践,我已具备一名优秀教师素质,过硬的工作作风,扎实地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自学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的我已豪情满怀、信心十足。事业上的成功需要知识、毅力、汗水、机会的完美结合。同样,一个单位的荣誉需要承载她的载体——人的无私奉献。我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幸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将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踏实的工作来回报您的知遇之恩。

  期盼能得到您的回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暇审批这份自荐材料。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年X月X日

 

面试用的经典的求职信的延伸阅读——求职信应当的注意事项

  1. 过于关注工作职责
  履历中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将履历变成一份枯燥乏味的职责责任清单。许多人甚至会用他们公司的工作守则作为改善履历的指南。创建一份履历是对上述剩余部分的删节,你不该仅仅叙述必需的信息,还要说明你的每个公司的不同经历。要提供公司怎样因你的表现而大获其利的具体例子。当彰显自己的成就时,请问自己以下问题:
  2. 你是怎样比别人更好地完成工作的?
  你或你的团体所面临的是怎样的问题或挑战?你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你努力的结果怎么样?公司怎样从你的表现中获利?
  3. 你是否因为你的表现而受到奖励,赞誉或者晋升?
  4. 目标叙述过于华丽或平常
  5. 过短和过长
  6. 决定履历篇幅是否恰当的规则就是没有定则
   决定其篇幅的因素包括有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育和造诣程度等等。最重要的就是,履历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能够推销该候选人。
  7. 人称代词和冠词的用法
  8. 罗列私人信息或者不相干的信息
  9. 当你有很好的职业记录时选用功能履历
  10. 没有摘要或没有概括部分使最初的自我推销发生困难
  摘要部分是求职者最好的工具。做过该项内容的候选人就会知道这种类型的技能和资格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摘要中应该说明与所求职位相关的技能等级和经验。为了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概括陈述,老练的开头会决定什么才是对雇主们来说是重要的。接下来,罗列一下你匹配的技能、经验和教育情况。这些自我推销点就可以并入概括部分了。

    面试用的经典的求职信之外的更多信息,请访问:求职信范文大全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最新评论

求职信相关更多新主题
    求职信相关更多热门主题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4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