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1:
焊工在容器内焊接,借用氧气置换引起火灾
1.事故经过
某农药厂机修焊工进入直径1m、高2m的繁殖锅内焊接挡板,未装排烟设备,而用氧气吹锅内烟气,使烟气消失。当焊工再次进入锅内焊接作业时,只听“轰”的一声,该焊工烧伤面积达88%,三度烧伤占60%,抢救7天后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用氧气作通风气源严重违章。
(2)进入容器内焊接未设通风装置
3.主要预防措施
(1)进入容器内焊接应设通风装置。
(2)通风气源应该是压缩空气。
实例2:
氧气瓶的减压器着火烧毁
1.事故经过
某建筑队气焊工在施焊时,使用漏气的焊炬,焊工的手心被调节轮处冒出的火炬苗烧伤起泡,涂上了獾油,还继续焊活,施焊过程中又一次发生回火,氧气胶管爆炸,减压器着火并烧毁,关闭氧气瓶阀门时,氧气瓶上半截已烫手,非常危险。
2.主要原因分析
(1)漏气的焊炬容易发生回火。
(2)在调节氧气压力时,氧气瓶阀和减;压器沾上油脂,发生回火,在压缩纯氧强烈氧化作用下引起剧烈燃烧。
3.主要预防措施
(1)汽焊前应检查焊炬是否良好,发现漏气严禁使用,待修复后再继续施焊。
(2)不能用带有油脂的手套去开启氧气瓶阀和减压器。
实例3:
动火场地不符合要求,引燃大火
1.事故经过
某船厂焊工顾某向驻船消防员申请动火,消防员未到现场就批准动火。顾某气割爆丝后,船底的油污遇火花飞溅,引燃熊熊大火。在场人员用水和灭火机扑救不成,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3人轻伤的事故。
2.主要原因分析
(土)消防员失职,盲目审批。
(2)动火部位下方有油污。
(3)现场人员灭火知识缺乏。
3.主要预防措施
(1)消防员接申请动火报告后,要深入现场察看,确认安全才能下发动火证。
(2)要清除动火部位下方的油污。
(3)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学习。 实例4:
错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引起爆炸
1. 事故经过
某五金商店一焊工在店堂内维修压缩机和冷凝器,在进行最后的气压试验时,因无压缩空气,焊工就用氧气来代替,当试压至0.98MPa时,压缩机出现漏气,该焊工立即进补焊。在引弧一瞬间压缩机立即爆炸,店堂炸毁,焊工当场炸死,并造成多人受伤。
2.主要原因分析
(1)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
(2)焊补前应打开一切孔盖,必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补焊。
(3)氧气是助燃物质,不能替代压缩空气。
3.主要预防措施
(1)店堂内不可作为焊接场所,如急须焊接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即在动火点10m内无任何易燃物品、备有相应的灭火器材等。
(2)补焊时应卸压。
(3)严禁用氧气替代压缩空气作试压气。
实例5:
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2.主要原因分析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3.主要预防措施
(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
(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实例3:
焊补装酸罐爆炸
1.事故经过
某单位一装运硫酸的罐体底部漏酸,补焊时,将罐底朝上,人孔朝下放在地面上,当焊工起弧时,酸罐即发生爆炸,当场烧伤焊工,并炸死在场工人一名。
2.主要原因分析
经过取样分析得知,罐体材料不是耐酸钢,在稀硫酸作用下,罐体材料中的铁与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Fe + H2SO4=FeSO4 + H2↑
由上式可知,在酸罐内会充满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爆炸极限范围,因此显然是电焊火花引燃罐内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3.主要预防措施
焊补酸、碱罐前,必须先了解罐内情况,然后用(硷)水清洗,待其中的液体或气体排净,并使焊件不呈密闭状态时,才能施焊。盛稀硫酸的罐槽,应用耐酸钢板或衬铅钢板制成。
辅导科目 |
主讲 |
精讲班 |
考题预测班 |
模考试题班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课时 |
试听 |
学习交流 |
安全生产法及 相关法律知识 |
于谷顺 |
62 |
  |
10 |
 |
2套 |
 |
安全工程师论坛 |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
于谷顺 |
54 |
  |
10 |
 |
2套 |
 |
安全工程师论坛 |
安全生产技术 |
王贵生 |
68 |
  |
10 |
 |
2套 |
 |
安全工程师论坛 |
事故案例分析 |
王贵生 |
48 |
  |
10 |
 |
2套 |
 |
安全工程师论坛 |
 |
单科学费:精讲班200元/科 考题预测班100元/科 模考试题班100元/科 单科套餐: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300元/科(送单科教辅) 全科套餐: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1200元(送全科教辅+真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