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关于村庄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2017-10-10 22:30|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97| 评论: 0

摘要: 关于村庄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张泉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保护原生态,发展天然果品,建设休闲之村”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并成 ...
关于村庄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张泉村党支部结合本村的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保护原生态,发展天然果品,建设休闲之村”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并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专题调研工作组,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求策于民,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张泉村位于大城子镇北,地处深山区,下辖四个自然村(东沟、东张泉、西张泉、段洼寺),现有77户,201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8134元,以核桃、板栗、苹果、杏等林果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现有党小组3个,党员15名。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的要求和精神,广泛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以做好农村管理、服务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二、 存在问题

1、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有少部分党员出外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2、村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会还未学深透,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深,学习的内容不系统,现代化知识、技能有所欠缺,今后需加强建设新农村方面知识的学习。

3、农村基层工作日益繁重,开展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场所等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委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村委会承担镇属各单位交办工作越来越多,而且工作环节要求细而广。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令村委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所影响;二是村的办公条件及村民文体活动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上级对农村要求越来越规范,相应各类型的建设要求增加,使原有办公场所远远不能满足。

4、天然果品基地建设成效不够突出。几年来,村在市、县、镇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搞公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初步形成有机果品基地。经过村两委不断努力,大多数果农都非常支持和配合有机果品生产工作。但有少部分农户短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化肥、农药。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农村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制约了农村管理水平。

三、 下一步打算(对策或建议)

1、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辖区党员进行详细资料整理,根据党员的年龄、行业、文化等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二是实施党小组长职务补助,调动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应岗位责任制,增强工作责任感;三是对农村党员要以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为载体,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四是倡议各小组党员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自觉参与村政村务;五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做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做好农业技术的培训。

2、切实加强农村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党支部要对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定期参加组织学习或者到附近先进镇村学习取经,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概念、增长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一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调配工作,暂时可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在集体经济许可情况下适当增加人手。二是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宣传,保护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三是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尽快成立村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商标,实现规模化品牌经营。

4、巩固天然果品生产基地建设,保护原生态发展休闲旅游。一是投入资金完成西张泉到段洼寺道路硬化,并争取资金支持完成山坡果园水井的建造;二是加快小流域治理工作,清理河道,保护原生态环境;三是继续对原有天然果品基地的设施维护,计划村委会用反承包方式向生产队承包土地以便基地日后统一管理;四是发挥西张泉招商梁进度假村有关商户作用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定期开展果树技术培训班提高种植水平;五是利用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张泉有机果品,打响品牌;六是积极联系食品、药品企业,探讨加深加工问题。

村支部为了加快解决在调研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及提出建议,支部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投入足够精力抓落实,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抓好分管工作,把调研工作、解决问题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研活动促进单位作风的转变,促进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研究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就业工作的最高目标。党的xx大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xx届六中全会将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xx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这要求我们加快促进就业工作的进度,加大促进就业政策的力度。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深刻涵义,并根据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研究制定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来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关于充分就业的目标

    (一)“充分就业”的涵义。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有“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即指劳动者愿意接受一定市场工资水平的就业但仍得不到就业机会。凯恩斯认为,通过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就能消除“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全部都就业了,而是指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愿意就业的劳动者都能够就业的状况;此时,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会存在供求不匹配的摩擦性的失业。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率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率。经济学家们最初认为自然失业率为2%—3%即为充分就业,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的经济和技术变革,标志充分就业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也上升到5%左右。当代经济学家们还认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时还有三个特征:一是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二是劳动关系相对稳定;三是劳动者素质得到较充分开发,对其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充分就业也是国际劳工公约的基本内容。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政策公约(1964年第122号)号召各会员国将充分就业作为一项主要目标,提出实行积极的政策,促进充分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生产性就业是指有社会和生产效益的就业,而非无效就业)。目前,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将充分就业作为本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作为政党执政纲领的首要内容。

    (二)我国充分就业目标的提出。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决定了就业问题之复杂,就业工作任务之艰巨,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作为人口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各种问题矛盾交汇到一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表现为“四大一突出”,即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是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首当其冲。就业是每一位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其融入社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促进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安国之策。为此,xx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充分就业的目标,把它确定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xx大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新要求。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体现,它指明了就业工作努力奋斗的方向。

    我国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是有现实基础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xx大以来,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就业总量伴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平均为1000万人,近250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成功地解决了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有力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在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将为就业持续增长提供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为促进就业建立起工作的长效机制;近10年来我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形成的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和成功经验等,也为实现就业更加充分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三)充分就业的蓝图。

   充分就业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一种状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城乡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出发点。二是市场就业机制完善,就业渠道通畅,劳动者流动就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环境良好,这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条件。三是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够得到就业机会或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失业率调控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这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标志。四是大多数劳动者实现就业且比较稳定,并通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持续地增加收入,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和谐,这是实现充分就业的结果。

    到2020年,我国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届时,城乡劳动者应普遍得到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社会就业总量和结构应更加均衡、就业环境更加完善、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质量更加良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最新评论


考试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6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