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2014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辅导:机械行业安全概要(三十)

2013-10-8 09:57|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178| 评论: 0

摘要: 2014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辅导:机械行业安全概要(三十)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  (一)生产性 ...
2014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辅导:机械行业安全概要(三十)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一、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其危害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性噪声一般声级较高,有的作业地点可高达120-130dB(A)。由于长时间接触
  噪声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的称为永久性听力阈移,临床上称噪声聋。噪声不仅对听觉系统有影响,对非听觉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二)噪声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控制生产性噪声的3项措施。
  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
  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
  二、振动
  (一)产生振动的机械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机、送风机和打夯机等。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二)振动的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例题】对存在振动的设备,一些部件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此工艺的目的在于()。P250
  A.控制振动源
  B.降低振动频率
  C.改善作业环境
  D.减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振动的控制措施。
  振动的控制措施有:
  (1)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
  (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三、辐射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宇宙空间和地球上。当一根导线有交流电通过时,导线周围辐射出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以电场和磁场形式存在,并以波动形式向四周传播,人们把这种交替变化的,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等。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当量子能量达到12 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量子能量小于12 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和激光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1.电离辐射来源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Υ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随着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核工业、核设施也迅速发展,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2.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四、异常气象条件
  (一)异常气象条件的种类
  1.高温作业
  生产场所的热源可来自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机械摩擦和转动产热以及人体散热;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等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
  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
  3.高温高湿作业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95%以上。
  4.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地从事野外作业,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及采矿等低气压作业。
  (二)异常气象条件防护措施
  1.高温作业防护
  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
  2.隔热
  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进行。
  3.通风降温
  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4.保健措施
  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是有特殊意义的保健措施。
  5.个体防护
  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低温的防护,要防寒和保暖,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使用。
  6.异常气压的预防
  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异常气压:技术革新,如采用管柱钻孔法代替沉箱,工人不必在水下高压作业;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健措施,高热量、高蛋白饮食等。应注意有职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此类工作。

最新评论


考试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4-29 0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