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两全其美网校城 首页 兴趣爱好 对联 查看内容

二十四节气歌(5)对联

2013-3-25 08:10| 发布者: sisi1| 查看: 151| 评论: 0

摘要:  二十四节气歌(5)对联   二十四节气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 ...
 
 
 二十四节气歌(5)对联
 
 

  二十四节气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误,

  谷雨西厢好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家同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山亭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零白露,

  秋分折桂月毕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瑞雪飘空交大寒。

  冬去春来天渐暖,

  草萌鸟飞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5)对联的延伸内容:常见的对联修辞手法

 

  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

  一、比喻法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子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好联。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为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

  二、人格化

  不但诗歌、漫画有这种表现手法,对联也有。且举其中的一例:"烛向灯云:靠汝遮光作门面;锣对鼓曰:亏侬空腹受拳头。"这是在封建制度下,某地元宵节的一副民间的庆灯对联。烛、灯、锣、鼓,都是常见物,但经此摆布,似是人们的一席对话。烛燃着发光,毕竟是在灯里面,但只有依傍灯笼作门面,才吸引人"欣赏";而鼓则诉说因腹空遭受拳头之苦。彼此处境不同,感受各异。而着一席对话的内容,恰好体现出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问答法

  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便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四、衬托法

  对联写作的衬托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侧面衬托;一是反面衬托。所谓侧面衬托,对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旁边的有关事物显示出来,使主题思想含蓄,引人寻味。民族英雄郑成功祠有一副对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孺皆知。"作者并不正面叙述郑成功当年如何反抗侵略,如何收复台湾的事迹,只是用"澎台风景"作示意,接着以"不殊"和"之异"作对立面,衬托上句。这样,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位民族英雄当年的光辉伟绩来。

  五、对比法

  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是运用"对比法"。俗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即此道理,。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老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不同的时代,将有不同的作为。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

  六、集句法

  集句,是对联写作的手法之一。古今以来,集句成联的范围很广,如集诗句、词句、贴句、俗语、成语、格言等等。在古代对联中,集句联占着很大的分量,这里,只略举数例。

  好雨好山兼好客;宜烟宜雨复宜晴。

  这是用于广东惠州西湖晴雨亭的对联,都是集自唐句。既切合亭名,又适宜于描绘亭榭风光。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路过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5 0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