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励志文故事:笔走古今天地间

2013-3-23 21:56| 发布者: 蒸蒸日上| 查看: 213| 评论: 0

摘要: 励志文故事:笔走古今天地间 王春瑜简介  笔名村予、金生叹。江苏建湖人。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及明史研究室副主任。享受政府 ...
励志文故事:笔走古今天地间

 王春瑜简介

  笔名村予、金生叹。江苏建湖人。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及明史研究室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明清史、中国政治史及文化史著作《明清史事沉思录》、《看了明朝就明白》、《明朝宦官》、《明朝酒文化》、《王春瑜说明史》、《中国人的情谊》等二十余种;杂文、随笔集《“土地庙”随笔》、《老牛堂札记》、《续封神》、《铁线草》等十四种;散文选集《悠悠山河故人情》、《墨葬》年内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杂文合集待刊。

  记 者:集历史学家与杂文家身份于一身的您,在史学园地成果斐然,著作颇丰,为何选择杂文这一文学门类经营呢?

  王春瑜:“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不参加任何党派,但我在农村长大,知道下层人民的疾苦,我负笈复旦大学历史系,从本科到研究生班,攻读八年;我当研究生时,主攻明史,导师陈守实教授,是1925年入学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学生,他的导师是梁启超先生,主攻的也是明史,因此我有时自夸是梁任公的再传弟子,深受其影响:于书无所不窥,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政论尖锐、泼辣,“笔锋常带感情”。陈守实师秉承了梁任公的传统,抗战期间,他鼓励其十分珍爱、认为可继承家学的女儿陈次青,参加东江抗日游击纵队,后牺牲。守实师也曾弃笔从戎,参加新四军,并担任苏南抗日根据地政府文教科长,后因常夜间行军,他眼睛近视,骑马不便,在粟裕同志劝说下,才重回大学执教。他在报刊上(解放战争时主要在《新中华》杂志上)写了多篇政论文章,抨击时弊。据刘伯涵学长(已故)告我,守实师支持陈望道先生三十年代创办的《太白》杂志,该刊发表了不少小品文、杂文。守实师为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1952年复旦大学搞思想改造,党委的徐常太同志找守实师谈话,要他交代所谓反动思想。守实师勃然大怒,说:“你就是用手枪对着我,我也不会交代反动思想!”常太同志大吃一惊,知难而退。守实师关注现实,对批判王国维,他很反感,也拒绝批判自己。他在讲课、闲聊时,也不时说一些杂文气息十足的话。1961年,上海社联请他去做马克思主义与宗教问题的学术演讲,结果听众只有二十余人。他在教研组说:“我本来以为我的报告会在上海电台广播,减少人们的宗教感。结果听报告的才二十多人,下次请我做报告,干脆到楼梯洞里算了!”我们听了都笑起来。

  祖师爷、师爷对我写杂文固然是很有影响的,但我真的拿起杂文武器,却是“文革”结束之后。我在“文革”中期,被四人帮的帮凶徐景贤、杨一民之流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我妻——年轻的物理学者过校元女士也受到株连,被迫害而死。我被监督劳动近七年。因此四人帮垮台后,我很快写了《株连九族考》、《吹牛考》、《烧书考》、《语录考》、《万岁考》、《说天地君亲师》等文,是读史札记,更是杂文。这些文章的多数,曾被报刊广为转载,《万岁考》1979年秋先在中国社科院内刊《未定稿》上刊出,迅速被各省社联的刊物转载,后在《历史研究》刊出,随即被香港《大公报》转载,台湾的《中国时报》还专门发了消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我们与台湾的学人往来渐多,好几位学者都说,他们读过《万岁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万岁考》已成为中国杂文的名篇,我家乡的县志,将此文全文载入志中,可见其影响。

  记 者:在您的杂文中,批判往往借“古”发力,在对前朝旧事的嬉笑怒骂中针刺世俗流弊,这样一种写作方式对于您来讲可以说具有天然优势。如何做到用典作文而不落入格式化的窠臼呢?

  王春瑜:常言道,熟能生巧。我的专长是明史,但治史是立于明代,瞻前顾后,出入古今。魏晋以来的文集、笔记、野史,特别是明朝的杂著,我读得很多,做了索引,兼之我记性很好,当得起博闻强记这四个大字。因此写作时,用古典不过是信手拈来而已,或用我的好友邵燕祥兄长的话说,不过是我治史的“边脚余料”。我的杂文常常很尖锐,抨击的大人物及敏感话题,一般杂文家难以下笔,写了,报刊也不敢发表。但我是以古喻今、以古讽今,骂的是古人,现实中的人却呼之欲出,读者是一目了然的。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我在《上海社会科学报》上刊出《论语新编》、《新编孟子》,王元化先生读后,特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本来我很气闷,看了你的文章,我终于消气了。”这就是学者杂文或者历史学家杂文的长处。但是,这种杂文不宜向年轻作家推广,因为你想当历史学家就能当成么?就以明史而言,我在大学演讲时,公开说过:“没有起码坐三年冷板凳,不要跟我说你是研究明史的。”

  我写杂文,就地取材,顺手牵羊,易如反掌,而年轻人写我这样的历史杂文,太费劲了,还是各就各位,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好。不过,我仍然希望青年作家要多读书,读史书,厚积薄发,那种看到不平事,立即发感想,弄个小评论,形同白开水,不会有生命力。

  记 者:您为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新世说”专栏撰稿,文章篇幅短小,风格独具,可以说是对杂文艺术形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当时为何想到要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您怎样看待杂文的艺术形式美?

  王春瑜:尽人皆知,文章越短越难写。专栏是我设置的,当时我就“作茧自缚”,跟编者说:“每篇一般不超过五百字,采用梁任公文体,半文言,半白话,不仅节省篇幅,而且读来有新鲜感。”我认为,文章越短,越能磨炼作者的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再说,现在人们都忙,长文谁愿看?而几百字的短文,一眼就扫过去了,肯定有人看。何况这个专栏从事的文化批评,涉及的人物,有居极高层者,有部长级的,虽然我是对事不对人,但读来仍会有尖锐感。前几年,我去拜访老友钱伯城夫子,临别时,钱老哥说:“我送你八个大字:忠肝义胆,愤世嫉俗。”这自然是过奖了!但我知道,不少读者拿到这张报纸,常常先看“新世说”,看我又批评谁了。从杂文形式来说,“新世说”也就是短杂文,谈不上是新创造。这个专栏已办了十六年,因为读者爱看,我就继续写下去,直到老得不能执笔为止。

  至于杂文艺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在《同舟共进》上发表的《神话》、《鬼话》,拿神、鬼说当下,虽不是新创造,但总还有点意思。前辈瞿秋白、柯灵,曾用散曲形式写杂文,很新颖,今人难有他们的功力。在我看来,不必刻意追求艺术形式美,关键在于杂文的高度、深度。当然,标题也很重要。抗战结束后,美国特使赫尔利来华调停国共内战,但他并非居中调停,而是偏袒国民党。《文汇报》刊出一篇杂文《赫尔利,赫,尔利我不利》,让人过目难忘。杂文前辈聂绀弩的《我若为王》、严秀(曾彦修)的《九斤老太论》、牧惠的《华表的沧桑》等,都是范例。

  记 者:您曾说,“杂文家的职责,无非是在形形色色的风中,睁大眼睛:在刚‘起于青萍之末’时,即能指出风向;在狂风漫卷、飞沙走石时,不为所惧、所惑,继续睁着眼睛,辨风源、识风势,照样用笔迎风抗击,即使实在抵御不了,也起码封笔,而不会对狂风俯首叫好”。能否谈谈您与“风”斗争的经历?

  王春瑜:我1979年初从上海师大调到中国社科院工作,三十多年来,刮的风多矣。电影《苦恋》,有司曾组织观看、批判。有报纸约我写文章,被我拒绝了。虽然我并不认为在艺术上说这是部很优秀的作品,但没有切身经历过“反右”、“文革”的政治迫害的人,不可能感受到诗人白桦先生的良苦用心。电视剧《河殇》播出后,一片赞扬声,有报刊向我约稿,我未写。我对该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对基层百姓的嘲弄很反感。但是,1989年秋,掀起了批判《河殇》的高潮,有报纸开出千字千元的高价约稿,我说千字万元也不干,因为这不是正常的学术讨论,而是政治讨伐,我决不参加!《走向共和》明明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广受好评。但是,有几位以“左”出名的历史学者,竟上书中央领导,给此剧加上了为慈禧太后、李鸿章翻案的罪名,导致此剧停播。史学界噤若寒蝉。我在接受《中国图书评论》记者采访时,公开为此剧鸣不平,说这是一部写出了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历史进程的优秀电视剧,而且“走向共和”四个大字,更是字字千钧,掷地有声,发人深思。访谈很快刊出,后又编入集中,我毫发未损。没有人找过我!可见,要有胆识,要有道义,要有责任感,要时时想到杂文是社会的良心,无愧于杂文家的称号。

  壬辰,9月6日灯下

  于老牛堂

励志文故事:笔走古今天地间的延伸阅读——人生历练六个心态

 

 成功源自心态,如果为自己镶嵌上雄心、信心、决心、爱心、专心、诚心这六颗,不断打造自己的心态,你就一定会取得人生的成功!

 第一个:雄心

 每个人只有不停地往上攀登,才可能享受最大的自由和空间。你应该让自己试着从人生的地平线上跃起。

 第二个:信心

 一般人的潜能使用率不超过10%,许多人不了解自己还能做什么,自己还有什么才能。其实,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的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的潜能却还在沉睡。

成功的根本在于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

 第三个:决心

 看似无法实现的高目标会让我们在心理上望而却步!其实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你一直在努力,但每每看到那高高在上的目标,总觉得仍旧相差太远。每有一次这样的感觉,你的勇气和力量都会消耗一次,次数多了,你就彻底失去了勇气和前进的力量。其实,你缺少的就是一种目标分解的艺术。这种艺术,首先将从心理上强化你实现目标的决心。

 第四个:爱心

 在这世界上,人人都是你的潜在顾客!

 第五个:专心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人不断探索和钻研新的东西。兴趣能够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并能够激活你的思考力。

 第六个:诚心

 诚实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只有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对待你。

诚信是职业道德的表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迈向成功之路。 

 

最新评论


考试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6-3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