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其美网校城

 找回密码
 注册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焊割典型事故

2012-8-22 15:28| 发布者: bjangel| 查看: 108| 评论: 0

摘要: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焊割典型事故  在焊割作业生产巾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等,其主要原因归纳为一句话——人的因素,即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学而非用,往 ...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焊割典型事故

  在焊割作业生产巾所发生的触电、火灾、爆炸、高空坠落及其他事故等,其主要原因归纳为一句话——人的因素,即安全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学而非用,往往带有侥幸心理去对待安全工作。如:违章作业、无证操作、不穿戴防护用品等等。也就是说,好多事故发生后经不起原因分析,只要操作者稍有安全意识,事故就能避免发生。今天,我们必须从沉痛的教训中醒悟过来。通过安全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焊割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为了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目标,应该从我做起。为了进一步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现将事故实例提供给学员参考。

  触电事故

  实例1:焊工擅自接通焊机电源,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点焊接,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闸盒,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胶皮去掉,分别接在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接零线在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2.主要原因分析

  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酿成触电死亡事故。 3.主要预防措施

  焊接设备接线必须由电工进行,焊工不得擅自进行。

  实例2:要换焊条时手触焊钳口,遭电击

  1.事故经过

  某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内焊接,因舱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

  3.主要预防措施

  (1)船舱内焊接时,要设通风装置,使空气对流。

  (2)舱内工作时要设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实例3:接线板烧损,焊机外壳带电,造成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厂点焊工甲和乙进行铁壳点焊时,发现焊机一段引线圈已断,电工只找了一段软线交乙自己更换。乙换线时,发现一次线接线板螺栓松动,使用板手拧紧(此时甲不在现场),然后试焊几下就离开现场,甲返回后不了解情况,便开始点焊,只焊了一下就大叫一声倒在地上。

  工人丙立即拉闸,但由于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因接线板烧损,线圈与焊机外壳相碰,因而引起短路。

  (2)焊机外壳未接地。

  3.主要预防措施

  (1)应由电工进行设备维修。

  (2)焊接设备应保护接地。

  实例4:焊工未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触电身亡

  1.事故经过

  上海某机械厂结构车间,用数台焊机对产品机座进行焊接,当一名焊工右手合电闸、左手扶焊机时的一瞬间,随即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主要原因分析

  (1)电焊机机壳带电。

  (2)焊工未戴绝缘手套及穿绝缘鞋。

  (3)焊机接地失灵。

  3.主要预防措施

  (1)工作前应检查设备绝缘层有无破损,接地是否良好。

  (2)焊工应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推、拉电源闸刀时,要戴绝缘手套,动作要快,站在侧面。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焊割典型事故的延伸阅读——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备考一次顺利通关技巧

 

  1、考生们最好以章为单位,如果章的内容较多,就以节为单位,购买一些配套的练习题进行闭卷演练,不会做的题做好标记,并查阅教材,看这个知识点出自书中什么位置。但这时的演练不要去计较得失,关键要找到不会的知识点。

2、针对一练查出的不能做的题,重新再演练一次,如果还有做不好的题,重新再做好标记,然后再查找教材和标准,这次就一定要认真的记忆一次。隔上一天再做一次,如果还不能做,就要反复的记忆,直到记住为止。>>>>>

 

最新评论


考试

Baidu
中华会计网校 新东方网络课堂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继续教育 新东方网校 环球网校 中公网校

小黑屋|手机版|关于我们|两全其美网校城 ( 京ICP备05068258-34 )

GMT+8, 2024-5-6 1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